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发布
近日,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在北京正式发布。《报告》全面分析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,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《报告》指出,2022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2%。预计2023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,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我国养老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
产业结构不断优化
《报告》显示,我国养老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,从传统的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、医养结合等多元化方向发展。其中,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成为发展的重点,市场规模占比分别达到了35%和40%。
同时,智慧养老、健康管理、养老金融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,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增长点。2022年,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达到了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25%,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30%以上的年均增长率。
政策环境持续改善
《报告》指出,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,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。从中央层面来看,《"十四五"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,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。从地方层面来看,各省份也纷纷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支持政策。
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,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我国养老产业投资规模达到了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5%,其中政府投资占比达到了30%,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达到了70%。
面临的挑战与对策
《报告》也指出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,主要包括:养老服务人才短缺、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区域发展不平衡等。针对这些挑战,《报告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《报告》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,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,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待遇水平。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,《报告》建议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,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,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、规范化发展。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,《报告》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养老产业均衡发展。
未来发展趋势
"未来,我国养老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:一是智慧养老将成为主流,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养老服务中;二是医养结合将更加紧密,健康管理、医疗护理等服务将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中;三是养老金融将快速发展,保险、理财、信托等金融产品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资金支持;四是跨境养老将逐渐兴起,国际间的养老服务合作将不断加强。"
——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会长 李军
《报告》强调,养老产业是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产业,也是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消费升级,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。未来,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,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